□曾茜 成都
  安徽安慶市最近因“殯葬改革”的激進成為焦點:全市要求從今年6月1日起全部實行火葬,要用2個月完成別人數十年才幹完的事,有些地方甚至收回村民棺木強行拆解。媒體採訪顯示,一些老人抵觸情緒較大,最激烈者,莫過於有老人為趕在殯葬政策實施之前“入土為安”而採取自殺行為。
  安慶官方否認了二者間的直接聯繫,並且稱安慶殯葬改革政策也禁止強制收繳棺木。
  殯葬改革在中國並非新問題。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推行火葬至今,全國多地早已先後實現一系列殯葬改革的目標,這個過程當然不可能一帆風順,但很少有像安慶如今的極端現象。如果在簡單粗暴的令行之下,再加上簡單粗暴的解釋來抱薪救火,只會人為地將公眾情緒推到對立面,對改革毫無好處。
  以“移風易俗”冠名改革,好像就能輕易地劃斷“文明”與“落後”的界限,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。從落後到文明的進程總是曲折迴旋,且難分涇渭,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,也是人們接受新事物的規律。一項好的政策是否科學可行,也在於它是否順應這樣的規律,即要應時而生順勢而為,更要懂得尊重人們的接受習慣,潛行漸進。正因如此,凡新政出台,都需要有繁複的程序,在公開之下須歷經提議、討論、初擬、征求意見、反覆審定等諸多階段,方有最終出台的可能。如此繁雜的深意,正是要給制定者留下充分考量和論證的時間,更要為大眾理解、接受留下充足餘地。何況,安慶今天要移易的風俗,事關生死,實乃人一生最後一項緊要的事,難免經歷很多改革都要經歷的陣痛,也更須時間和溝通來緩解與疏導。
  可安慶今日遭遇的特殊,已不能用舊有觀念的根深蒂固來“略過”。從1994年至今,殯葬改革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明確要求,安慶在全省“拖後腿”,可見此前對該項政策的推行不力。安慶錯過了為這項改革留夠的充裕時間,以至於演變為今日這樣一種“為政績而硬改”而極端作為,甚至出現像收繳棺木這類明顯侵犯公眾私有財產的行為。
  移風易俗從來不是“硬”道理,它需要一個循循善誘、潛移默化的過程。一味硬來,反而可能適得其反。何況,安慶硬來的殯葬改革,還有些地方沒道理。
  火葬推行之初,起因於要解決“死人與活人爭地”的矛盾。時至今日,民間對火葬是否真正環保仍存有懷疑,也不乏對殯葬新法的積極建言。在2012年河南周口發生平墳事件後,國務院決定將《殯葬管理條例》第二十條修改為“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,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、建造墳墓的,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”,刪除了“拒不改正的,可以強制執行”。這意味著違規土葬將不再允許民政部門強制平毀。足見即便在國家層面,仍對火葬與風俗的衝突猶有顧慮,對民間意見保留尊重。這,正是安慶缺少的智慧。   (原標題:移風易俗從來不是“硬”道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u17dubv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